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竞技动态

评第17届亚运会男子比赛:承认差距 迎头赶上

2015-06-11 12:33 中国体操网

  第17届亚洲运动会体操比赛于2014年9月21日至25日,在韩国仁川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名运动员(女子61名 男子83名)参加了本次赛事,其中女子成年队8支,男子成年队11支。经过5天10场比赛,男女各项目共14枚金牌,各归其主。

  自197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体操比赛以来,中国男女队在参加的前十届亚运会上所向披靡、一马平川,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金牌。但是,在这次仁川亚运会上,由于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10月初即将在中国南宁举行,中国男子体操队为了确保世界体操锦标赛,仅派出一老五新组成的队伍,并交出了一份获得3金1银和2铜的成绩单,位列日本队之后。这个成绩单与广州亚运会7金4银和1铜的辉煌成绩相比,大相径庭的。本文仅对男子比赛作分析,仅作参考。

  一、团体:日本队改写历史 中日韩三国鼎立

  自1974年中国队参加亚运会后,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十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中国男队史无前例的连续十次获得了团体冠军。在这十届亚运会男子团体体操比赛中,始终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三支队伍在为团体金牌争夺。中国男队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将主动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枝独秀地获得了“十连冠”的荣耀。而日本和韩国队则分别获得了六次亚军和四次亚军,朝鲜分别在1974和1982年获得了团体第三名。

  由于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即将举行,中国队这次派出了由奥运和世界双料冠军——邹凯领衔的一老五新的队伍,是最近几届亚运会参赛阵容最为平淡的一届。其主要目的是“锻炼队伍、考察新人、了解对手、备战奥运”。但是,亚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两套阵容都是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内的选拔重点范围。所以,亚运会的队伍实力也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这也是中国体操历史上,首次出现能够同时派出男子两套不同阵容参加两个大赛,同时两套阵容都不弱的情况。队伍首要就是要卫冕团体成功,实现团体第十一冠的梦想。但是,事与愿违,这个让大多数人认为并不难完成的目标,却未曾料到在仁川的亚运会上被击破,不仅没有能捍卫延续辉煌,甚至还落后于韩国。以落后于日本5.175的较大差距,无奈地排在第三位。(见表1)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1)客观方面:分组抽签不很合理,中国队被安排在下午进行,而日本和韩国二支强队则在晚上进行。按照一般的情况,在最后一场比赛以及和强队一起比赛,分数相对之前比赛得要高一些,这已经在体操界是个不争的事实。从这次团体比赛情况来看,在一些项目上的打分也确实存在了这方面的问题。对中国队的分数提升,是极为不利的。2)主观方面:参加比赛的这几位中国运动员的实力(D分)应该讲是高于日本和韩国的与日本和韩国的。见表2,差距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看到日本和我国各项前四名运动员的D分总计,日本队是148.300分,而我国运动员是149.500分,高出日本队1.200分。

表1 团体名次和成绩

表2 中国 日本 韩国团体赛D分和E分比较

  在D分上,我国在自由体操、吊环、跳马和单杠四个项目上高居榜首的。但是,反观E分方面,我国竟然没有一个项目是排在第一位的,有四个项目还在第三位。原本是我们的两个强项——鞍马和双杠上,却表现的差强人意。仅鞍马一项就分别输给日本3.10分和2.175分。(见表1)要知道,我们输给韩国的总分仅仅为0.575分。我们输就日本的E分却达到不可置信的6.375分。尽管所有的小伙子都已经尽力了,大失误不多,但是,小失误不断也是导致这支队伍得分能力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选手由于鲜少参加世界大赛,亚运会是参加的最高级别的团体比赛,因此,在比赛中难免紧张,比赛经验难免缺乏,比赛表现难免不够出色,所以失误过多是这支队伍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具了解,中国男子队在今年冬训中,在15名奥运会重点队员中,六个项目共发展了近101个难度动作,平均每人发展了6个以上,有的动作还是领先于世界。D分是把双刃剑,它即能提升成套动作的分值,但是,对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稳定性、质量、姿态和韵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日本队在这方面就做的比我们要好。就稳定性来讲,在团体赛上,日本队仅自由体操和单杠各1名运动员有严重失误,而我国运动员分别在五个项目中,均有运动员出现重大失误:鞍马2人、吊环1人、跳马1人、双杠1人和单杠3人,共计8人次,差距是明显的。所以,自身的差距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另外,能参加如此级别的运动员来讲,我们有些运动员在一些项目上所完成的动作,确实有点不敢恭维。如在吊环项目上,有几名运动员在完成手倒立动作时,竟然还出现了手臂靠环带的低级错误。甚至还完成了只有少年运动员才做的屈臂直体慢起倒立动作等。鞍马原本是我国的一个强项,但是,参赛的我国这几名运动员在整体水平、姿态和稳定性等方面,与中国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的优点和特长,相差甚远。这些多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全能:日本包揽金银牌 中国与奖牌无缘:

  在亚运会的历史上,中国队自1978年起的36年历史上,不仅连续获得了9届全能冠军,而且分别以8次和3次,分别包揽了全能前二名和前三名。充分显示了中国队在全能项目上的强大实力。但是,在这届亚运会上,不仅仅中国36年的神迹作古,更是被无情地摒弃了前三名,与奖牌无缘,是中国队自1974年参加亚运会以来之最差。(见表3)

表3 全能名次和成绩男子全能

  参加仁川亚运会全能决赛的两名中国选手,黄玉国出生于1990年3月9日,杨胜超出生于1988年6月19日。从年龄上看,两人应该是与内村航平同时代的运动员,但是,他们的综合实力不仅与内村航平有天壤之别,就是与获得这届亚运会全能冠亚军的20岁小将神本雄也和山本雅贤全能新秀来比较,也是差距不小的。从表3的数据来分析,以黄玉国为例,他的D分和E分,分别是37.4和49.100。而神本雄一的D分和E分,则分别是36.3和51.650。所以,黄玉国的D分是高于神本雄也1.1,而E分则落后1.550分。所以,还是输在E分上面。特别是他的两个强项——鞍马和单杠均出现了重大失误,直接导致了他与奖牌无缘。而另一名取代黄熙上场的杨胜超,则是在三个项目上出现严重失误,仅获得第五名。如果讲在资格赛上,因为中国队的抽签不利,在打分上可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在同场和同组的全能比赛中,也就不存在着这方面的原因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输在技术上、输在质量上、输在心理上。目前中国男子全能,与日本的差距显然已经不止一代人。为抚平前几年我们在策略选择上的缺失,我们还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弥补。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队的这种尴尬局面至少还要持续几年。

  三、单项:中日两国旗鼓相当 香港越南创造历史:

  在六个单项决赛中,奥运和世界冠军邹凯没有受到中国队在团体和全能比赛中失利的影响,表现抢眼,以较大优势毫无悬念地接连获得了自由体操和单杠二枚金牌,显示王者归来。廖俊林也是以他的超强实力和稳定发挥,获得了计划中的一块金牌。本寄予厚望的黄玉国在强项鞍马和双杠两个项目上,也许受到了在团体和全能决赛上失败的影响,表现差强人意与奖牌无缘,仅分别获得了第七和第八名,又是亚运会上一项最差纪录。日本队则分享了鞍马和双杠二枚金牌。如果,中国队像日本队那样,全部派二线运动员出战的话,恐怕结局还要难以接受。

  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香港运动员石伟雄,在跳马决赛中战胜赫赫有名的韩国奥运和世界双料冠军——梁鹤善,是这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最大的新闻和始料未及的。也使得东道主——韩国队,本希望能在男子跳马项目上获得唯一的一枚金牌的希望,也为之成为泡沫。而石伟雄的这枚金牌,真是“石破惊天”,实现了中国香港队在亚运会体操比赛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可喜可贺!

  越南队在这次比赛中,确实让大家耳目一新。他们在由前中国国家队队员由雅男的精心指导下,不仅成套动作的难度有了提高,而且在完成成套动作的质量、姿态和意识等方面,已经给人的感觉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男和丁芳兵两名运动员,在吊环和双杠分别获得一枚铜牌,已经为越南体操创造了亚运会历史。团体第五名的成绩,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中亚的乌兹别克和哈萨克,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完全有理由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越南将会有长足进步的。

  乌兹别克年仅16岁的小将——阿兹莫夫,看上去还很稚嫩的脸庞和不太强健的身躯他,在鞍马决赛中不畏强手,向人展现了一套难度为6.0的成套动作。其优美的姿态、合理的韵律和技术动作规格等,均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以14.866分,为有着优良体操传统的乌兹别克获得了一枚银牌,是在清理之中的。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双杠铜牌的老将福金再次披挂上阵,雄风不减当年,又为乌兹别克获得了第二枚银牌。

  在亚运会体操赛场上还从未见过的孟加拉国运动员。但是在这届亚运会上,代表孟加拉国参加比赛的卡沙尔,不仅获得了双杠和单杠的决赛资格,并且在决赛中,他均获得了第七名。如果,不出现一些小失误的话,获得一枚奖牌也是极有可能的。他在完成成套动作的技术和姿态等方面,就足以显示出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应该讲他也为孟加拉国和南亚地区的体操,增添了光彩。

  四、反思:中国体操蓄势待发 亚洲水平不断提高:

  1)亚洲体操发展不平衡:

  参加这届仁川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的国家和地区有11支队伍和83名运动员。巧的是与四年前的广州亚运会一样。但是,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亚洲,与欧洲男子锦标赛相比较,就有点汗颜了。就以2014年欧洲男子体操锦标赛来看,共有39个国家177名成年运动员和36个国家150名的参加比赛。其中参加团体的就有近30支队伍。从仁川亚运会参加地区来看,东亚地区依然是比赛的主力军和优胜者,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均是统领亚洲。团体前六名中,除获得第五名越南之外,其他五名包括中华台北,均是来自东亚地区的。(见表1)其次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除缅甸、不丹和老挝等国家之外,也或多或少几乎都派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而且,个别国家和运动员的水平较之四年前有了不小的进步。遗憾的是四年后的今天,经济富有、原本体操开展得方兴未艾的西亚地区,不仅参赛队伍和人数寥寥无几,仅仅只有卡塔尔、伊朗和科威特三支队伍,共11人。而且技术水平也是每况愈下,比赛结果颗粒无收。只有伊朗参加团体比赛,仅获得第八名及双杠和单杠第八名,总算为西亚地区挽回了一点脸面。这样的局面同西亚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体育项目开展和水平,是大相径庭的。

  就这届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水平来分析,由于中国和日本派出二线队伍比赛,奖牌数就几乎包揽了一半以上。就充分表明,这届亚运会男子比赛的水平除邹凯的自由体操、单杠和跳马几名运动员的水平除外,无论是团体、全能还是单项的水准,不是很高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东亚三国无疑是亚洲体操强国,从表4就很清楚看到,这三个国家几乎获得了奖牌数和前八名的绝大部分。这样的局面很有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表4

  2)大力普及当务之急:

  中国男子体操队“我自横刀向天笑”称雄世界十多年。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之感。但是在这种极其辉煌光环之下,我国在体操训练的绝对人口数量和人才结构方面是令人担忧的。在仁川亚运会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佐证。参加仁川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中除邹凯之外,基本是都是中国二线队伍的佼佼者,这几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23.3岁左右,远大于目前日本的这支二线队伍。这次亚运会也是中日两队二线队伍的一次大检阅和大考查。从目前的表现来分析,中国队这几位运动员当中,要入选2016年奥运会的队伍中去,确实有点勉为其难。而日本队这几名队员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平均年龄20岁左右。他们中的有些人必将成为2016年日本奥运会的参赛人选。所以,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板凳”深度是落后与日本队的。据可靠信息,在日本,除了有体操俱乐部350多所之外,在全国大、中、小学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体操队,每年都举行全日本大、中、小学体操比赛。就以今年日本高中比赛为例:共有男女45支队伍比赛(每支队伍限报男女各4名运动员)。男女各28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255名男子运动员中,全能分数超过80分的有49名。超过85分的也有20名之多。这样的数量和水平,恐怕我国一年一次的最高水平的全国体操锦标也为此逊色。如今在日本的体操训练人数大约在十万人左右。而我国注册的体操训练人数3000人左右。其数量、规模和水平都与中国体操强国的头衔不相符的。全能人才的匮乏、体操人才结构的衔接等问题,虽然在这几年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还是远远跟不上世界体操迅速发展的步伐。“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如何能把体操项目推广到学校,让更多的小孩能喜欢体操、热爱体操和训练体操。这是我国广大体操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仁川亚运会比赛后,中国体操队从领队、教练到运动员,都认识到了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差距。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通往里约奥运的道路上奔跑,给年轻的队员一些宽容、一些时间,相信两年后他们会成长得更加出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周福弟 201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