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张肇华:体操启蒙训练中直观教学的重要作用

2017-06-22 14:21 中国体操网

  本文来源:中国体操网所收投稿  作者:张肇华

  前言:

  十多年来,我协助我的学生们在北京的朝阳、东城、宣武体校进行了初级的体操启蒙训练,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感觉到由于我国少年体操规定动作年龄的严格限制,为了市运会的“金牌战略”,三级体校的教练员,大都在基本技术没能过关的情况下,就尽快发展难度。所以每年北京体操的“少年比赛” ---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质量,都存在不少问题。可以看到单杠、高低杠“挺肚子向后大回环”比比皆是。鞍马“撅屁股全旋”层出不穷。唯独双杠“支撑摆动”质量较高。

  高健指导曾经一再强调,少年运动员一定要把基本技术练出高质量,不要着急发展难度动作。“地基不牢,高楼也要坍塌。”

  因为,体操是一项高规格、高质量、高美感的艺术性体育项目。(不像足球,姿势不限,踢进就行。) 以前,调入国家体操队的运动员,得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改进“基本动作”。(因老规则每套十个动作,还有时间磨练。)如今,执行“难度不封顶”的规则以后,迫使教练员、运动员们必须尽快发展难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的确没有多余的时间磨练、改进基本动作。因此,虽然难度上去了,但动作质量总会遗留欠缺。特别是在2014年国际体联----布鲁诺主席提出“体操艺术性要回归”以后,裁判员对体操“艺术形态”和“技术规格”的扣分更加严格;例如对“鞍马全旋”技术规格的扣分原则;以前,10个“收髋全旋”------全套只扣0.1---0.3分,而到2014年就改成了------每1个“收髋全旋”就扣0.1—0.3分,10个“收髋全旋”将扣掉1---3分。

  我与专家们谈论体操“后继无人”的问题,也都认为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好的运动员-----确实后继无人。所以,要想培养出世界冠军,必须“从头抓起”。

  头在哪儿?体校的启蒙和基础训练。抓什么?抓基本动作规格和质量。如何抓?光用口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各种辅助手段才能奏效。

  通过我的多年研究,认为体操启蒙教学都离不开三项要素——直感教学、直言教学和直观教学。

  运动员学习动作的全过程,首先就是需要在运动员的头脑中建立动作全过程的正确表象,使其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通过反复练习,改进错误技术的发力与制动,逐渐达到有关各部位肌肉-------科学、合理的紧张与松弛,才能够高规格的完成动作。

  教练员一般的情况下,都是用语言或器械去诱导和制约运动员------使其按照正确的运动轨迹运行。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耳朵领会教练员的意图,不断运用大脑把语言转变成“形象思维”去支配神经,指挥自己的部分肌肉去完成动作。这种不断从语言再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过程,就需要教练员的语言水平和运动员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形象思维”的正确转化等,都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准,才能进展迅速。这也是运动员进步快、慢的决定因素(除了身体素质因素)。

  通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在儿童和少年运动员理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直观教学”确实是一项省时、易解,十分奏效的教学手段。

 

  一,“直观教学”、“绘图”,在体操训练中的特殊功能。

  “直观教学”的功能,就是把教练员的“直言教学”,在运动员头脑中,尽快地转化为“形象思维”。以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

  50年代的“直观教学”---------“世界体操比赛”的电影片(胶片录像)全国只有一盘。曾记得,1956年,国家队总教练宋子玉先生,领我们几个小孩(当时我在什剎海体校练体操)去先农坛北楼(当时国家体操队驻地)看了唯一的“世界体操比赛”电影,记忆尤深。

  70年代,科研所把电影胶片印成连续动作照片,分析动作要领。提高了“直观教学”的质量。但由于像素太低,快速动作照片模糊不清(画面只有黑、白,不宜辨认),让我帮忙描图,把头和手的位置(体操动作的头和手的位置相当重要)画清楚。几十年来,通过电影照片,我所绘制的国内外优秀体操运动员的经典动作描图,动作数量已不下千个。(其中包括李月久的“后空翻1080”、李小双的“后团三周”、希尔愽的“快速接直两周”等--------------。)

  高健指导要求国家队的教练员都要学会“画图教学”(单线图),其目的就是要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形象思维”,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而十全十美“形象思维”的建立,只用观看录像的方法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即使是体操冠军的动作,也必有不足之处。完全正确的技术要领,只能通过人体运动力学的分析,选择最佳运动轨迹。

  所以在绘图中,身体各部的位置一定要十分准确,不能有丝毫偏差。特别是“头”的位置。高健指导曾一再强调:“头是舵。舵不正,船必然歪斜。”

  下面就是高健指导绘制的单线图解(又称简笔图):

  黄玉斌指导让我设计制作的“活动木偶”,更能快速描绘动作的优劣。

  美国女队的飞速进步,与绘图研究也是分不开的。每期的美国体操杂志,都添加了精致的技术绘图。(原载美国体操杂志)

  80年代,为了尽快提高少年体操技术水平,上海体院邵金宝老师,率先在体操教学资料中,进行了具有体操美和正确技术的绘图,从而国家体委体操中心,也非常重视体操发展不可缺少的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不但在体院体操教学中运用,而且,在科研所的理论研究中,大量增加了照片描图和设计绘图。并且,在少年体操规定动作的文件中,插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体操强国苏联的体操资料中,我看到了用绘图设计的“创新动作”。其中单杠“特卡切夫”就是一个,我和谭修德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动作。没想到两年后,前苏联运动员就完成了通过绘图设计的“特卡切夫”,的确令人震惊。

  由于我自小喜欢美术,练习过中国画的基本功,又向邵金宝老师学习了体操双线绘图。1990年,体操中心委派我为中国少年“男子体操训练大纲”绘图。在绘图中我充分借鉴了美术中的艺术美,以及与科研所老师们和国家队教练们探讨过的“高标准”、“高质量”,从而画出了崭新的“鞍马”----高规格“伞式全旋”。

  在2008年北京奥运比赛中,中国造就了世界第一个“伞式全旋”的鞍马奥运冠军。并被国际体联主席誉为“鞍马全旋的教科书”。以下就是我90年画的“少年体操训练大纲”鞍马项目中的图解;

  外国体操协会为了尽快提高体操训练水平,曾聘请了我国著名世界冠军教练编辑了“高标准技术质量”的“少年体操规定动作”,并让我为他们设计绘制“动作图解”。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把关,要求我把“高标准技术”准确画出来,从而去指导他们国家的少年训练。

  如以下图解:(每项选一付图简介)

  以上实例,可以看出体操绘图,在世界体操训练中的特殊地位。

  但是在体操绘图的发源地------中国却边临失传了,的确令人惋惜。

  特别是少年规定动作的规范要求,必须让幼童们在头脑中建立完全正确的形象思维,才可能练出高水准的基本技术。而低劣的基本技术一旦成型,就很难改正,并且还直接影响发展高难动作。有如指导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写中国汉字----先要“描红模子”。为了理解词义,必须还要“看图识字”。

  可是,就在去年北京体操二级招生简章中,只写下了初级教练不易理解的文字------“做法要求”(没有图解)如下;

  鞍马-----全旋技术:

  1,双臂均分重力;

  2,胸腹、腰臂发力;

  3,髋关节变形合理;

  4,“直体水平式”。

  单杠-----向后大回环;

  1,臂直伸直,肩松;

  2,鞭打反弹动作不夸张;

  3,下落无憋肩,上升无抬头挺胸。

  以上文字非常简练、精确,确属体大教授级的杰作,但让运动员出身、并且是刚刚迈入教练大门的,负责体操启蒙训练的初级教练去完全理解,却有难度。让教练员按照以上文字,去指导幼童产生动作全过程的形象思维,更是望尘莫及。

  因此,体操科研就应该依据当前世界最高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和人体运动力学的最佳运动轨迹,绘制出基本动作连续图解,来为体操启蒙教学提供;精确、易懂,并直接进入大脑,形成正确形象思维的资料去指导训练。

  近年来,我在东城区体校体操班,教练小运动员学动作时就采取了一看(图识字)二听(讲要领)的直观和直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甚佳。请看下图:

  几十年来,由于竞技体操训练大纲,以及各种教学文件都充填了绘图,对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因而促使各种体操向群项目的教材,也都效仿体操教材,增添了技术绘图。

  多年来,本人帮助健美操、亚运团体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学院舞蹈系、中国杂技团、中国蹦床队科研文献、中国技巧训练大纲等项目教材中,都增添了精美的绘图。

  但是,近年来,由于电子录像的普及,使某些体操资料发行者忽略了体操绘图的重要作用。甚至连体操启蒙训练必用的“教学大纲”都没有统一的动作连续图。动作规格---只能靠体校教练员对所编文字的理解和想象,去训练朦胧的幼儿体操运动员。这只能会使我们对中国体操“后继无人”之说----更增添了不少忧虑。

  因本人从事多年的幼儿体操启蒙训练,退休后扔继续在朝阳、东城、宣武区体校,进行了十几年“启蒙训练”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深深感到“图解”的重要性。为此,“北京魂”令我这北京体操队第一批进队的老运动员,为了北京体操水平的尽快提高,摘抄了我为外国体操训练大纲的部分绘图,充添到了中国“男子体操训练大纲”和“中国少年儿童体操比赛女子规定动作”的文件之中,以为北京的基层教练们教学参考。

  以下是其中男子甲组的规定动作图解;

 

  女子规定动作图解:

  为了“体操绘图”的继承和发展,恳切期望培养体操教练员的体育院校,能够尽快恢复体操绘图的选修课。本人愿为此义务效劳。

 

  二,录像—截图在训练中的辅助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录像”的直观教学,已成为现代体操训练的普遍教学手段,对于观察、了解动作全过程的要领,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结合“画图”教学,增添了“真实感“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 但由于动作录像一晃而过,分解动作细微的要领,不可能观察、记忆的特别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协助东城体校杨可教练,训练高低杠“大回环”时,对电脑 “录像---截图----组图“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在截图上找出了运动员下浪”松腰“的毛病,使9岁女运动员很快就学会了”向后大回环“和”后空翻两周下”。

  十年来,随着“幼儿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丰富了截图手段的内容和方法。并在体操训练和体操宣传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介绍“录像截图”---图示在体操训练中的几种功能

  A,动作全过程连接截图:

 

  B, 错误动作示意图:

  下面系北京队xx教练运动员的录像,等截图展示后,才发现下沉仰头的错误。

  C,优、劣对比图示:

  下图为肖钦6岁时全旋与xxx(我的队员)全旋对比图。

  D,a,全旋动作体态分析图:(与教科书对比)

  b,肖钦---邹敬园全旋对比图。

  E,运动员技术档案

  F,贺岁:体操年历(每月一项)包含历届体操世界冠军名单。

  G,贺年片;中国体操六十年,前辈们辛苦了!

  后记:

  本人协助总局科研所,研究体操动作图示已有三十余载,感到初级和中级训练教学的三元素中——直言教学 和直感(觉)教学方法较为成熟。而在当今电子时代的直“观”教学,确实重视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近十年来,本人潜心研究电脑“平面设计”如何为体操教学应用,下了一番功夫。学会了动作录像的“截影”、“截图”、“组图(连续图)”等技术,并在协助北京的东城、朝阳、西城、什刹海体校体操教学、训练的实践中不断应用,总结了一些方法,收到了明显效果——

  1,留下了运动员的“动作图片档案”——为小运动员学习新动作敞开了方便之门。

  2,对小运动员的错误技术,提取了(教练和本人)可长时间观察的“物证”。(动作高度、角度、远度及姿态)对改进动作技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好的动作技术——留作纪念,对运动员本人是莫大的鼓励。

  4,几个运动员“动作对比图”,一下就可找到差距。(我把“少冠——奥冠全旋对比图”放大,挂在西城和石景山体校体操馆墙上,对幼儿学习全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5,对研究体操运动技术的历史,提供了一翻既得的素材。(但未能找张津京的动作录像实为遗憾。)

  6,这种电子的“直观教学”,业余训练已实验成功,我想在专业队的高级教学中,也一定会有所帮助。如果在职教练,能够掌握这个电脑技术,将对他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能够起到推泼助澜的积极作用。

  现得知,国家队已有专业电子专家负责动作录像、截图、编辑工作,而少年体校则不会投入这笔经费。(本人研究过程比较漫长,但掌握了以后,操作非常简单,初级教练两个小时就能学会。)

  据传,美国,日本的体操杂志中,录像截图很多,教练员们也都掌握了这门电子技术,因此,我呼吁我国培养体操教练员的体育院校,应该尽快增加体操绘图和电脑截图的选修课。以弥补目前我国初级体操教练员这两项欠缺。

  以上观点,纯属“抛砖引玉”,望同仁们给予指正,教练员们如果有兴趣,需要制图,可把录像发至我的邮箱。义务制作好动作连续图片发回去,用以指导训练。

  我的电子邮编 :2216498243@qq.com 张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