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百戏 中国汉代由国家举办的文体会演,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体操技巧运动内容。
“角抵”亦称“觳角”,原始形式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武功御射竞技之一。梁·任*《述异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氏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盖其遗制也。”当时的角抵大约同现代摔跤相似。在汉代的画像砖石中,可以看到角抵百戏的生动场面。《汉书·张骞传》所载:“角抵百戏岁增变。”年年增加内容,持续64年之久。由于节目众多,称为角抵百戏。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中的“百戏图”场面浩大,气势雄伟,较完整地记录了汉代角抵百戏演出盛况。画面上从左至右可分4部分:一是表演:“跳动丸弄剑”和“载竿”的技巧,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小儿倒悬旋转表演;二是乐队有馨、钟、琴、埙等多种表演;三是刀山走索和鱼龙蔓延,前者惊险,后者气势磅礴;四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做倒立或耍流星。
汉代角抵百戏对中国传统舞蹈、戏曲和体操技巧运动有深远影响。许多当时杂技武术技巧,如折腰、倒立、旋转、腾跳、滚翻等动作不但发展成为舞蹈的语言,而且发展成现代的体操技巧运动。
人类的一切文化门类都是又分又合的。随着人类的进步,综合性的角抵百戏,分成摔跤、体操、戏剧、舞蹈、杂技、武术等各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