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体操

评里约奥运男子体操:风物长宜放眼量 东京奥运再辉煌

2016-10-26 16:08 中国体操网

  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体操比赛于 2016年8月7日——8月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共有来自女子49个国家和地区、男子45个国家和地区男女各9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开创了奥运会体操比赛史上参加比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经过9天13场精彩纷呈的争夺,十四枚金牌分别被9个国家瓜分,12个国家进入了奖牌榜。

  在本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不管是体操强国,还是体操小国;无论是奥运和世界冠军,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将。他(她)们在比赛中发扬奥运精神,传递世界各国的友情,展示了体操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对体操运动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几乎没有参加过奥运经历的中国男女体操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困境。虽然,他们用尽了“洪荒之力”,最终以二铜、三个第四、三个第五、四个第六和一个第八的成绩,在奖牌榜上名列第11位。(见表1)经管,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的32年以来取得的最差成绩,也使得自1984年奥运会后,届届奥运会都有金牌的历史也嘎然而止!但是,他(她)们在比赛中敢于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作风,所展现出来的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的精神面貌和精湛技艺,仍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好评。也许他(她)们的表现,可能不是很完美,也许还充满着一些争议和批评,似乎还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努力前行的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不忘初心”。相信,因为追求和努力,最终还是会闪闪发光的!历经风雨后必见彩虹!

  下面仅对男子比赛的情况作评论,仅供参考!

奖牌榜

表1

  一、比赛概况:

  自1886奥运会举办以来的100多年的历史中,在南美洲举行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从而,使得奥运会在全球除非洲之外(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中美洲和澳洲)都分别举办过了夏季奥运会,真正做到了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

  1)参赛国之最:

  这届奥运会体操比赛是奥运会历史上参加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一次全球盛会。共有女子49个国家和地区,男子有4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7个国家和中华台北、欧洲25个、南美洲4个、北美洲2个、大洋洲2个、非洲2个和中美洲2个)参加比赛。(伦敦奥运会:女子48个国家和地区、 男子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女子有7个国家是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体操比赛。这对进一步推动体操事业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竞争之激烈、水平之高:

  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由于汇聚了世界最优秀运动员来参赛。在里约奥运会上,包括奥运和世界冠军共计16名(仅男子)。不少项目出现了水平之高、竞争激烈和难分伯仲的的情况。如:全能决赛前六名的成绩,竟然全部超过了90分以上。这是2006年“不封顶”规则实施以来的两届奥运会上所没有出现过的;好几个单项前三名的得分之差,也仅在0.1分左右。跳马项目出现了第三名和第四名得分相同,以及第五名并列的罕见现象出现。获得团体资格赛前四名队伍的分差在1分左右;获得决赛第二和第四名的分差,也仅在1分左右等等。这是前几届奥运会上所没有的。

  3)两个国家创造奥运历史:

  英国和朝鲜两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鞍马和跳马上,分别获得的金牌,创造了该两个国家在奥运会体操史上金牌的新篇章。

  4)难新动作被认可:

  在里约奥运会上,又有二名运动员在二个项目上,创造了二个难新动作。被FIG承认并以他们各自名字命名的新的难度动作。(见附件)

  二、团体:

  团体名次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体操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体操强国就历来把夺取团体奖牌放在首位,尤其是金牌更受各国的青睐。而男子团体更是“重中之重”。近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再加上体操规则的不断修改和改进。在男子团体的格局上也有着新的变化。进入本届奥运会团体比赛的12支队伍是:中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美国、瑞士、巴西、韩国、德国、乌克兰、荷兰和法国。而进入奥运会团体决赛的8支队伍是:中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美国、瑞士、巴西和德国。其中,瑞士、荷兰和巴西等三支队伍,取代了曾经参加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团体赛的罗马尼亚、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三支队伍。在这十二支队伍中,欧洲有7个,占58.33%;亚洲3个,占25.0%;北美洲1个,占8.33%;南美洲1个,占8.33%。欧洲依然是世界男子体操最为发达的地区。

  自2006年“不封顶”新规则实施后,本届奥运会团体比赛在资格赛上第一次采用了5—4—3的赛制。代表世界上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十二支队伍,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强国,还是实力稍逊的国家。在资格赛和决赛中,都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和技艺。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精彩场面,不到最后时刻,难分胜负。获得资格赛前四名队伍的分差在1分左右;获得决赛第二和第四名的分差,也仅在1分左右。这是前几届奥运会上所没有的。

  1、日本队——梦想成真:

  日本队在2015年世锦赛上以0.1分的微弱之差,战胜了曾经在世锦赛上六连冠的中国队,夺回了失去37年的世界锦标赛团体金牌。这是一枚包括内村航平在内的日本几代体操界人士梦寐以求的金牌。获得过无数个世锦赛个人项目金牌的内衬航平,他却还没有尝到过获得世锦赛团体冠军的滋味。如今,这个夙愿他是如愿以偿了。但是,他心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更大的希望——那就是要获得一枚奥运会的团体金牌。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日本队战胜了卫冕冠军——中国队,时隔28年再次夺回了日本队在上世纪60年代——70代独霸世界体坛的团体金牌。但是,那块金牌不属于他的。在紧接着由内村航平参加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日本队在团体决赛中以较大比分连续输给了他的老对手——中国队后屈居亚军。阻击了日本队要想重新夺回失去8年之久的奥运会团体金牌的企图。日本队经过2012年奥运会后,对队伍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增加了几位在全能和单项优秀和突出的年轻运动员:白井健三和加藤凌平等。经过这一奥运周期的几次世界锦标赛和国际大赛的锻炼和磨合后,从逐步缩小与中国队的差距,直到2015年世界锦标赛上战胜了中国队重新夺回团体金牌,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在里约奥运上的这支队伍,是一支三老——内村航平(参加过2008和2012两届奥运会)、田中佑典和山室光史(参加过2012伦敦奥运会)以及两新——加藤凌平和白井健三(没有参加奥运会经历)五名运动员所组成的。这是一支被日本媒体称之为是自2004年以来水平最高、技术最佳和实力最强的国家队。内村航平感到,里约奥运会正是获得团体金牌的天赐良机!当然,在获得胜利的道路上是绝非一帆风顺的。在里约奥运会的资格赛上,日本队似乎还没有进入到最佳竞技状态。竟然有三人五次在三个项目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扣1分)。其中包括有稳定著称的内村航平,在他擅长的单杠项目上在完成“后直两周抓杠”的难度动作时,也出现了掉杠,乃是始料未及。要知道他还是2015年世界锦标赛的单杠项目的冠军。这样,他的掉杠,不仅对资格赛团体总分和排名有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参加单杠决赛的资格。在资格赛上糟糕表现而暂列第四名的日本队,马上就遭到了日本媒体的强烈质疑,包括内村航平本人也难逃问责。日本队痛定思痛,在决赛中与获得第三名的俄罗斯队同组比赛。虽然,在第一项的鞍马比赛中,老将山室光史从马上掉下,似乎给日本队在以后的比赛又蒙上了一丝阴影。但是,日本队在内村航平的率领下,在后五项比赛中越比越好。特别是在单杠和自由体操两个项目上超水平发挥,均列小团体第一(详细分析后续),成功率为94.44%。最终以274.094分,超出第二名俄罗斯队2.641分和第三名中国队2.972分,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团体金牌。获得金牌后的内村航平也难掩激动之情:“我们终于拿到了金牌。在奥运会上夺金简直是太难了。世锦赛一年一次,而奥运会是四年才一次。要保持状态和控制情绪,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一份最重量的金牌,也毫不掩饰欣慰和激动之情!”

  2、俄罗斯——东山再起:

  俄罗斯队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团体金牌之后,在过往的20年的征途上,无论是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的舞台上,还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俄罗斯队在团体比赛中均是中国队的手下败将,从未超越过中国队。就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第五名的最低迷的情况下,俄罗斯队竟然还比中国落后一名。虽然,在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俄罗斯队“咸鱼翻身”,在中国队之后获得了团体亚军,这也是俄罗斯队在十年里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是在以后的十年时间里,俄罗斯队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不仅无缘奖牌,而且,一直处于第六名的位置(2011世锦赛第四名)。并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样,遭遇到同样的命运——团体第六名。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俄罗斯曾作为一支体操强队,似乎已经被淡漠甚至消失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队毕竟继承了前苏联体操系统的优秀传统和良好的训练体制,同时也不乏杰出的体操教练员和体操人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上,就曾以272.595分暂列第二位(中国列第五位)。但是,在决赛中因有三人次重大失误,而最终遗憾名列第六名。可是,在六个单项决赛的名单中,俄罗斯队却有7人次参赛,是参赛国中排列第一的,实力所在,可见一斑。在2012年伦敦奥运后,俄罗斯队认真总结,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队伍。经过2013年——2016年奥运周期的一系列国际比赛锻炼和磨合后,在里约奥运会上,他们派出了一支二老三新的队伍:阿布梁齐、贝良亚甫斯基、伊格纳季耶夫、库森科夫和纳格尼耶。就是这支二老三新组合的队伍,在今年的欧洲锦标赛上,发挥出色、耳目一新。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和稳定的发挥,团体卫冕成功。而更巧的是,他们在欧洲锦标赛上获得团体冠军的271.378的得分,与他们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亚军的271.453分,相差无几。本人在“评2016年欧洲男子体操锦标赛”一文中,就指出“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不仅仅有日本队,还需千万小心俄罗斯队的东山再起!”不幸而言中!在里约奥运会团体决赛中以100%的成功率,仅比中国队多出0.133分,获得了银牌!取得了20年来,在奥运会上最好的成绩!

  3、中国队——任重道远:

  中国队在2015年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团体亚军之后,全队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前进方向,明确今后任务。特别是经过今年的冬训之后,全队无论是在精神面貌还是在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冬训期间,他们着重解决了世锦赛暴露出的问题,另外也发展了一些新难度,因为有难度在奥运会上才更有竞争力。从几次测试情况看,难度再升级,质量稳定性显著提高。大部分队员表现还是不错,尤其是重点队员,动作质量、难度和稳定性都比去年世锦赛提高了很多。并还出现了很多优质套,队员们的表现力也有大幅提升。能达到这个程度,应该说为备战里约开了个好头。经过慎重考虑和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参加里约奥运会的队伍是由一老四新五名队员组成,其中只有张成龙参加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其余四位运动员,均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虽然,这支队伍在这个奥运周期,经过锻炼和磨合,取得了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金牌和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铜牌。但是,相比较于日本和俄罗斯等几支队伍来讲,还是显得年轻和稚嫩一些。在里约奥运资格赛上,由于是采用5—4—3的赛制。经管,共有两名运动员在两个项目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由于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几支队伍,也分别出现了比中国队更多的问题。所以,中国队以270.461分暂时列第一位。而获得前四名的差距也仅仅只有在1分左右。这样的差距,这样的分差,在这个奥运周期中是没有的。可见获得资格赛前四名的队伍——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水平,几乎可以讲是不分上下、难分伯仲。这势必在暗示,团体决赛将是一场斗勇斗智的精彩绝伦的对决!谁心态稳定、发挥正常、失误最少,哪这支队伍就能笑到最后。在决赛中,中国队和美国队在同一组,这应该是非常有利的一个因素。第一项自由体操和第二项鞍马,均是中国队的弱项。在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队就是在这两项上,落后日本队达6.294分之后,而最终无法赶超日本和英国,名列第三名。如果,在里约决赛中,我们能在这两个弱目上,发挥正常、稳稳当当下来,不落后于日本队太多,就可能为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许中国这几位小伙子对这块金牌的渴望特别大,期望值很高。虽然,他们也参加了多次世界和国际大赛。但是,毕竟从比赛的经验来看,他们还似乎有点不足。欠缺在世界最高水平舞台上的抗压能力。结果在这个两个项目上,又出现了在2015年世锦赛的问题。依然有二人次出现了严重失误。再加上在吊环项目一人次也出现了大问题,这样,全队成功率为83.33%,均低于日本和俄罗斯两支队伍。最终以271.122分,低于俄罗斯队0.331分,而获得团体铜牌!虽然,这枚团体铜牌的获得,让人感到有点遗憾和意外。但是,里约的决赛,决不是这些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小伙子在奥运会的终点。而是,他们将要再铸辉煌、追梦新旅程的开始!

  4、美国队——虎头蛇尾:

  美国队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团体金牌之后32年的时间里,不仅在几届奥运会上无缘金牌。(最好是2004年奥运会银牌)就是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上,也与金牌擦肩而过(2001年和2003年的银牌)。美国的成绩始终在第三名和第四名之间徘徊。参加这届奥运会的美国五名队员是:布鲁克斯、达尔顿、米库拉克、纳多尔和奥洛兹科。这个参赛阵容中,达尔顿、米库拉克和奥洛兹科都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了;布鲁克斯和纳多尔两人参加了2015年世锦赛,并且获得了团体第五名。达尔顿、米库拉克、纳多尔和奥洛兹科等四人都参加过2014年南宁世锦赛。应该讲是一支实力相当、经验丰富的队伍。果然在资格赛上,仅在自由体操项目上出现了两人次的失误。在其他五个项目上,均超水平发挥。以270.405分暂列第二名。仅比暂列第一名的中国队少微不足道的0.056分。但是,在团体决赛中,美国队那种“虎头蛇尾”,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老毛病又复发了。几乎是重演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场景——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上有着惊人超常发挥,几乎100%的成功率而暂列第一名的美国队,被暂时的领先现象冲昏了头脑,没有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决赛前就口出狂言,说已经120%地拿到了冠军,根本不把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各支队伍放在眼里。但是,在决赛中,他们被场上东道主山呼海啸的呐喊助威声和中国小伙子镇定自若、高超发挥的拼搏精神所震慑,打乱了原先准备的节奏和计划,失去了资格赛上美国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奔放和激动的特点,乱了方寸和手脚,失误连连,一脸沮丧。最终,从云端跌落到峡谷,获得第六名。在里约奥运会团体决赛中,美国队也没有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结果,在三个项目上出现了三人次严重失误,以268.560分,获得了团体第五名。但是,还应该承认,美国队这几名运动员的实力还是比以前有了不少提高。相信,美国男子体操在强大的美国女子体操的影响下,在东京奥运会上,仍然是团体奖牌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5、其他国家——你追我赶:

  近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和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再加上FIG对体操规则经常修改和改进,使得世界体操的格局也起着变化。以团体为重点的体操强国依然是: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为第一集团:美国和英国为第二集团;德国、巴西和乌克兰等国家为第三集团。从里约奥运会的比赛来分析,由于,里约奥运会后,一些老将将要纷纷退出舞台而让位于年轻运动员。所以,格局将会起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是,第一集团的优势还将会保持多年,起码在下一个奥运周期里,这三个国家依然是处于领先地位。而作为第二集团的美国和英国,要在团体上赶超第一集团,看来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在2015年世界锦标赛获得前八名的瑞士和韩国两队,却在资格赛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最终没有能进入团体决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团体比赛的瑞士队,再也没有继续创造神话,止步八强获得了第九名。韩国队获得了第十一名。法国队在资格赛上由于主力队员萨米尔在跳马比赛中,严重受伤退出比赛。团体成绩受到影响而名列第十二名。总而言之,这样的世界体操格局,如没有重大的事件的发生,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6、分析:

  1)D分——中国队优势不复存在:

  中国队至所以能在过往的世界大赛团体赛上永立世界之巅,让包括日本队在内的世界强队都在中国队面前俯首称臣,仰望中国队。靠的最大法宝就是“难度”!中国队的既定方针,首先就是要在难度上更大限度地超过对手。这样能在心理上和气势上起到一个威慑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方针是正确和有效的。为了能在里约奥运会上卫冕成功,实现“三连冠”的梦想。首先,就是要确保我们在D分上的继续强势和领先优势。中国队在经过了今年冬训之后,个别运动员在个别项目上的难度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在2015年世锦赛上超过日本队D分4.3分的基础上,有望能更进一步领先。但是,事与愿违。从表3上所反映的数字来看,里约奥运会团体决赛上的团体D分,中国队却比2015年世锦赛要少1.3分。这主要是在鞍马和吊环两个项目的D分,均比2015年世锦赛有所下降。2015年世锦赛上,由于启用了鞍马高手——新秀肖若腾,他的D分为6.8。但是,他在里约奥运会前因受伤没有能参加比赛。之所以要启用肖若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使中国队在落后项目——鞍马能上点分。现在,而无奈只能让D分只有6.3的邓书弟上。再加上尤浩的一个“反交叉转体180度成倒立”的D组动作有出现了严重失误,D分从原来的6.4,变成了6.1。这样,原先就得分较低的鞍马项目,在D分上一下就比2015年要少0.9分。比日本队少0.3分。吊环是我们的强项,是我们比完两个弱项——自由体操和鞍马之后,缩小与日本队之间差距而上分的一个最主要项目。在2015年世界锦标赛上,在吊环项目上的D分,我们以绝对优势高于日本队2.1分。而在里约奥运会上,这个差距竟然缩小为0.8分。而日本队也同样意识到,要想战胜中国队,就必须要在他们的薄弱环节——吊环项目,尽量缩小与中国队的差距。这样,日本队在里约奥运会上,他们就启用了在2015年没有参加决赛的吊环高手——老将山室光史。日本队就是想用他的鞍马和吊环两个强项的高分,结果就达到了目的,起到了效果。而中国队仍然是2015年世界锦标赛上场的三名运动员,结果邓书弟的D分由6.7分下降到6.0分;尤浩的D分由7.0分下降到6.9分。中国队不升反降,日本队不降反升。真是由于中国队在两个项目上的D分出现了明显下降,尽管在自由体操和双杠两个项目上的D分,有了微不足道的上升。这样,原本在团体D分上对日本队处于绝对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从2015年世锦赛上我们有三个项目的D分处于第一位,三个项目处于第二位,分别高于日本队的4.3分和俄罗斯的5.8分,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情况下。反而在里约奥运会上,我们只有二个项目D分处于第一位、一个项目第二位和三个项目第三位。(见表2)使得D分的总分从2015年世锦赛下降了1.3分。在前三名队伍中,只有中国队的D分下降了1.3分,而日本队和俄罗斯队则分别上升了2.5分和1.4分。D分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在完成动作中的失败因素,但是,也要承认在人员的安排和排兵布阵上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无奈局面。

D分比较

表2

  (注:表中()的数字,仅以这三支队伍来排列的。)

  2)E分——中国队任重道远:

E分比较

 表3

  (注:表中()的数字,仅以这三支队伍来排列的。)

  在团体决赛之后,作为队长的张成龙说:“我们过往之所以能取得不断的胜利,其优势在难度上,这是我们取胜的法宝。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不断向最高难度挑战的同时,也会对动作的质量、姿态、稳定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从而,扣分因素也随之增多了。在2015年世锦赛团体决赛输给日本和英国两队之后,中国队认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充分意识到,中国队在团体上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就是E分还需要化大力气去努力改进和提高。世界各国都清楚地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D分是相对固定的,而E分是浮动的。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取胜的关键就是E分。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队认真总结和吸取了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团体输给日本队的教训和失败之处。对每个运动员在每个项目上的几个难点,都进行了精雕细刻。并在全国比赛中,还对影响成套动作最后得分的落地稳定性,还进行了特殊的加分来激励运动员在E分上进一步去强化和提高自己。你在提高,人家也不落后。毕竟,我们在E分方面是存在了不少薄弱和软肋之处,与日本队的差距要想在一年之内在不减少难度的同时,在E分上有着更大的突破,对这些小伙子有点勉为其难。从表3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出,本来E分就很高的日本队,在里约决赛中,竟然有5个单项的E分超过了2015年世锦赛,仅有鞍马因为山室光史失败而导致E分不如去年。其六项E分的总分,要比2015年提高了0.776分。而在E分上进步最为明显的是有着优良体操底蕴的俄罗斯队,他们有四个单项的E分是超过了2015年世锦赛。总的E分比2015世锦赛提高了真正2.668分,是获得团体前八名队伍中,提高幅度最大的。再看中国队的E分,应该讲在以往的一年里,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在克服E分上的不足。在里约奥运会上,也确实有着不小长进。但是,进步幅度是小的。151.922的E分,要比日本和俄罗斯两支队伍,分别落后3.472分和3.428分。在六个单项中,没有一个项目是排列在第一位。强项不强——原先处于领先项目的跳马和双杠项目上也不再有优势了。均比2015年的E分由所下降,名次也降至为第三位了。弱项更弱——自由体操本来就是我们的一块“心病”。但是,你怕啥,它就来啥。这一项的E分,就低于日本队的2.400分,竟然占据了中国队在E分输给日本队的64.5%以上。

各项目的总分比较

 表4

  (注:表格中的()数字是按照前八名来排列的。)

  纵观E分和D分的情况来分析,(见表4)。虽然,中国队在三个项目上的得分都超过了2015年的世界锦标赛,无奈在弱项——自由体操项目上失分太多,而我们的强项吊环和跳马两个强项又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经管双杠和单杠都有了进步,但是,微不足道的长进,抵不住落后项目的大丢分。更何况,日本和俄罗斯两支队伍,在四个项目上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他们最大的一个进步和提高,就是在他们的弱项上均有着明显的提高:日本的吊环提高了0.800分:俄罗斯的鞍马提高了1.699分。这些关键项目的提高,势必对团体总分的拉升,往往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三、全能:

  在这届奥运会上,全能比赛的激烈程度,可以被称之为奥运会历史上竞争最激烈、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单从成绩来看,获得前六名的运动员的分数,全部在90分以上;(表5)第7名到第九名的得分也在89分以上。这在2006年实施“不封顶”规则以来的世界大赛上是没有如此高分的。特别是冠亚军之间的分差,竟然不到0.100分。第三名倒第六名之间的分差也在0.300分左右。这样的分差往往是在单项决赛中才能见到的,如今,却在六项全能决赛中看见了。可见,竞争之激烈、水平之高!

全能得分

 表5

  1)内村航平——再创神话:

  奥运赛场上从来不缺少传奇。 一直在书写传奇的内村航平,在与队友一起获得了期盼的奥运团体金牌之后,更激励了他要在全能决赛中卫冕成功,再创世界体操新的篇章。凭借他一往无前的精神、高超的技术和稳定的发挥,最终以高出第二名0.090的微弱优势,卫冕成功。再一次创造了世界体操历史的奇迹:

  A)从2009年世锦赛第一次获得全能冠军以来,到今天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摘金的七年时间里,内村航平已经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成就了大赛八连冠的伟大奇绩。这在世界体操史上前无古人已成定局,而后无来者也并非是天方夜谭!

  B)而他也成为日本名将加藤泽男在1968年和1972年奥运会蝉联冠军后的44年以来,首位在个人全能上实现蝉联的运动员。翻开奥运体操史,自男子个人全能1904年进入奥运会以来至今已经长达112年历史中,而在内村航平之前,曾出现过三位卫冕冠军,他们是意大利的布拉格里亚(1908、1912)、前苏联的朱卡琳(1952、1956)和日本的加藤泽男(1968、1972)。

  C)自2009年来的六次世锦赛、二次奥运会和无数次国际比赛中,男子全能冠军的金牌,对于内村航平来讲,简直是囊中之物,没有一次旁落给他人。堪称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体操运动员!更为啧啧称奇的是,即使在二次奥运周期中,FIG对规则都进行了修改,并对某些难度动作作了降低难度的处理。但是,在他参加这二个奥运周期里的所有重大国际比赛中,不仅都获得了全能金牌,而且每次获得冠军的总分,均在90分之上。(见表6)最高的一次竟然为93.631分。这是自实行“不封顶”新规则之后的男子全能的最高得分。还值得十分惊讶的是,他每项的得分绝大多数均在15分以上(除个别之外)。绝无仅有、堪称独一无二!

  表6

  2)维尼亚耶夫——未来之王:

  在内村航平“一览众山小”、独孤求败的局面下,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全能运动员,都以赶超内村航平、打破他多年全能独霸天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其中犹为突出的是今年23岁的乌克兰名将——维尼亚耶夫。

维尼亚耶夫全能成绩和名次

 表7

  维尼亚耶夫似乎是一块天生练体操的料子。均匀的身材、优美的姿态、超高的难度和稳定的发挥,在2013——2016奥运周期中参加的一系列国际A级比赛中(在内村航平没有参加的情况下),获得了无数个全能金牌,成绩不可谓不辉煌!(见表7)唯独遗憾的是在两次世锦赛上,在向“全能王”——内村航平发起一波又一波强有力的挑战中,没有能顶住压力和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最终均以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而告终。在里约奥运会上,他凭借比内村航平年轻五岁的优异竞争状态和身体技能以及在过往一年里所取得优异成绩的昂扬斗志,决心要与内村航平发起最强有力的决战和冲击。在资格赛上他几乎用完美的表现,以领先内村航平1.466分的优势暂列第一位(当然,内村航平在单杠项目上,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这是,他与内村航平的多次巅峰对决中的第一次领先。眼看天赐良机的维尼亚耶夫就要创造历史,就要战胜不可一世的内村航平的伟大时代就要到来。就在决赛前五项结束之后,维尼亚耶夫甚至还领先内村航平0.901分之多。按照一般的规律,在最后一项能有这样的分差,似乎胜利在望!因为,内村航平必须在最后一个项目、也是最容易失误的单杠项目上的得分要高于维尼亚耶夫1.000分才能获得冠军,卫冕成功。胜利的天平在向维尼亚耶夫倾斜,世界体操史的新篇章又要重新书写了!全世界的目光都用一种难以形容的心情在关注着内村航平。毕竟他是一位世界最顶级的名将、历经沙场的高手!资格赛上单杠失利的阴影,丝毫也没有阻挡着他要决心卫冕的决心和信心。最终他在单杠上超完美的发挥,以15.800分,也是里约奥运会上单杠全部比赛的最高得分,结束了他在全能决赛中的全部比赛。而最后出场的维尼亚耶夫,只要获得14.800以上的得分,(要知道,他资格赛的成绩是15.133)就能战胜不可一世的“天王巨星”——内村航平。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焦距都对准了维尼亚耶夫,他能顶住这样巨大的压力吗?他能力挽狂澜,“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信心和勇气吗?年轻的维尼亚耶夫,没有被这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所退缩,当他用资格赛的同样一套动作顺利完成、稳定发挥、落地站稳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震耳欲聋的热烈的掌声和叫喊声。好像金牌正在向他招手、缓缓走来。但是,当裁判的屏幕上出现了14.800的得分时,全场的观众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即迎来了一片嘘声和不满声。维尼亚耶夫对此也只能是怂怂肩、双手一摊,表示无奈的接受。最终,内村航平以高出维尼亚耶夫0.099分的极其微弱之差,卫冕成功!这个分差之接近,也创造了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男子全能冠亚军的得分之差最小的记录!是天意还是命运。老天爷好像又给维尼亚耶夫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但是,一向低调的维尼亚耶夫还是高度称赞内村航平:“内村航平就像游泳的菲尔普斯、田径的博尔卡。体操运动也有自己的菲尔普斯,那就是内村航平,他就是我们的不朽传奇!”但是,还是有点不服气的他说:“我还很年轻,这就是我的本钱。今后四年我还会以这届奥运会为起点,四年后,我肯定再有希望站在领奖台上,甚至是最高的!”

  3)邓书弟、林超攀——来日方长:

  在资格赛上仅中国队一个国家有二名运动员进入了前十名(邓书弟第四名、林超攀第十名)。在全能决赛中,只有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有两名运动员进入了前八名的行列。能在如此高水平的全能竞争中,林超攀和邓书弟分别夺得里约奥运男子全能的第五名和第六名,得分都过了90分,距离铜牌得主只差了不到0.5分,成为世界男子全能的一流优秀选手。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这两名小伙子在决赛中,并没有受到团体决赛的影响,发挥稳定,几乎用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六套动作,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在资格赛上发挥不是很佳而获得第十名的林超攀,在决赛中“旧貌换新颜”,以100%的成功率,获得了第五名。虽然,他与获得奖牌仅差0.411分,没有能获得一枚他期盼的奖牌。但是,这个名次对于今年只有21岁的林超攀来讲,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如果未来能够弥补弱项,强化动作质量,可望成为顶尖全能好手。获得2015年世锦赛全能第三名的邓书弟,由于在决赛中的自由体操和鞍马两个项目上,没有能很好发挥出应有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吊环又是他的弱项,这样前三项的不佳表现,最终影响了他的全能最后得分,名次排列第六名。但是,不管如何,中国男子全能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无人进入男子全能决赛,到本届奥运会两人进入前六名,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进步。在未来的四年里,中国体操队以此为契机,继续抓好重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改进弱项、提升强项,精雕细刻。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是大有希望的。

  4)分析:

  为什么内村航平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处于世界之巅!那就是,他是到目前为止,能在体操项目上把成套动作的难度D分和完成动作质量E分,完美结合、融汇一起的楷模。用内村航平的自己的话来说:“我能够用完美的表现获得完美的奖牌,我是幸福完美的人!”

  先看看D分的情况:在表8中所反映出来的是与2015年世锦赛的一个比较。内村航平的D分在五个项目上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有在单杠项目上提高了0.6分。所以,他的D分总分也提高了0.6分,达到了39.4分,在表中是列在第三位,还低于邓书弟0.1分。他在六个单项中,也只有跳马和单杠两个项目的D分处于领先的,。其他几个项目均不占优势。而维尼亚耶夫,因得益与三个项目上的领先,所以,他就以40.10分领先于其他运动员,为他最后获得全能亚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书弟的D分,目前依然是处于世界的第二位、林超攀是第四位。所以,就这届奥运会来分析,中国运动员的D分在世界各国中,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全能D分比较

 表8

  (注:林超攀没有参加2015年世界锦标赛全能决赛,表中的成绩是资格赛的成绩。)

  所以,D分是相对固定的,E分是浮动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讲,E分是起决定作用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表9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数据,就能更好地说明问题了。虽然,内村航平的E分比2015年世锦赛少了0.567分。但是,他依然以52.965分排列第一位。他这个E分,竟然要高出林超攀和邓书弟2.00分之多。经管中国的二位小将的E分,都比2015年世锦赛有了不少提升。但是,与其他几位优秀运动员相比较还是有点差距。最主要的是我们两位运动员在六个项目中的E分中,还明显存在着弱项。如林超攀的鞍马、吊环;邓书弟的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等。虽然,他们的双杠项目的E分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但是,一个强项的高E分,是低档不住几个项目的低E分。再看看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他们不仅没有弱项,而且还有几个能披金戴银的强项。这是能成为世界顶尖全能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如内村航平的自由体操和单杠;维尼亚耶夫还参加了四个单项的决赛并获得了双杠金牌;维特洛克是自由体操和鞍马两个项目的金牌获得者。而他们在其他项目的E分,相比较起来也不是很差。这样,中国运动员之所以没有能获得奖牌,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想要成为世界上顶级的全能运动员,获得里约奥运会前四的名运动员,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样本。显然,我国运动员还是有待努力之!

全能E分比较

 表9

  (注:林超攀没有参加2015年世界锦标赛全能决赛,表中的成绩是资格赛的成绩。)

  三、单项:

  曾经获得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六个单项中的金牌获得者,除吊环和单杠金牌获得者——巴西的纳巴托和荷兰的佐德兰德之外,其他四个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均缺席了本届奥运会。这其中包括获得自由体操和双杠金牌的邹凯和冯喆两名中国运动员。但是,获得了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各个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特别是曾获得过历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项)金牌的15名世界冠军(包括中国四名运动员)——汉布钦(德国)、海波里托(巴西)、维特洛克(英国)、莱瓦(美国)、李森光(朝鲜)、林超攀(中国)、张成龙(中国)、尤浩(中国)、刘洋(中国)、阿布梁齐(俄罗斯)、维尼亚耶夫(乌克兰)、佩尔罗尼亚斯(希腊)、德拉古勒斯库(罗马尼亚)、白井健三(日本)、范杰尔德(荷兰)等,都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地全部参加了本届奥运会是。因而,使得本届奥运会单项决赛就更加彰显得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奥运体操史上又产生了六名新科状元,开创了奥运体操历史新纪元!

  1、自由体操:

  A)以稳取胜:

  在男子体操六个项目中,有五个项目的落地动作仅仅只有下法动作一个。也就是这么一个下法动作的落地稳定性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却能最终决定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的排列,甚至是金牌和奖牌的最后归属。可见落地稳定性如何,对运动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自由体操项目中,由于它的特殊性,在一套动作中一般是有7——9个翻腾动作,其中有3——4串连接翻腾动作。所以,对落地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一向在自由体操项目上有着稳定发挥、姿态优美、在资格赛上暂列第三位的内村航平,却在决赛中一反常态。首先在第一串动作中,就出现了向侧一大跳,并双脚出界的重大失误(扣0.3),这在以往的比赛中是前所未闻的。在过后的几串翻腾动作中,也出现了没有站稳的情况,最终以15.241名列第五。更为令人诧异的是,被认为夺冠大热门的白井健三,无论是在资格赛还是在决赛中的表现均是大跌眼镜。在资格赛上,由于出界和几个翻腾动作的落地不稳,仅仅获得了15.333分,暂列第六名。在决赛中,由于第一个出场的内村航平的不佳表现,这样日本队要想获得该项目金牌的希望,就寄托在他的身上。但是,白井健三看来还是没有摆脱他在资格赛上表现不佳的阴影。接连在四串翻腾动作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没有站稳的错误。特别是第三串翻腾动作落地时出现了向前跨二大步的严重失误。他的几串翻腾动作,几乎没有一串是稳稳站住的。令人嘘唏不已!15.3666分,获得了第四名,无缘奖牌,情理之中。在资格赛暂获得第一名的美国名将——米库拉克,在决赛中判若两人,接连在几串翻腾动作中出现了站不稳的差错,仅获得了第八名。这几名原本可以争金夺银的高手,却都在落地稳定性上发生了偏差。而在D分上远低于白井健三(D分7.6)和内村航平(D分6.9)的维特洛克(D分6.8)、海波里托(D分6.8)和马里埃诺(D分6.7),却在成套动作的表现中,稳扎稳打,并没有在落地稳定性方面出现0.3以上的大错。最终分别战胜了实力雄厚、难度高超的日本两位名将和美国米库拉克,获得了前三名。他们获胜的最根原因,依靠的就是稳定性。

  B)威特洛克创造历史:

  维特洛克是2015年世锦赛该项目的银牌获得者。在那届世锦赛上,他就创造了英国在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一枚自由体操奖牌的历史。如今在里约奥运会上,他再一次为英国体操史创造了历史,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自由体操金牌。(英国以前奖牌都没有获得过)

自由体操

 表10

  C)难度下降 质量提高:

  仅仅从参加决赛八名运动员的D分来看,也只有白井健三的D分是超过7.0分以上的。(资格赛上俄罗斯的阿布梁齐的D分为7.1分)平均难度分为3.925分(2015年世锦赛为3.9875分。)虽然,G组和F组的难度数量与2015年相同,但是,E组的难度数量却从2015年的22个下降到14个,有点意想不到。这也是造成难度分数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D分的价值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所下降,但是,E分的价值却有所提高。仅从参加决赛的八名运动员来看,经管,白井健三和米库拉克的得分在8分以下,但是,从八名运动员的平均得分来看,8.478分仍高于2015年的8.378分。(表10)所以,从以上一系列数据表表明,如今,运动员在掌握一定难度数量的基础上,更注重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和质量。而裁判员的评判也更侧重于运动员的完成情况。

  D)中国运动员: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自由体操项目表现得是不尽如人意。首先,在资格赛上,获得最好成绩是邓书弟和张成龙,分别列第17位和21位。林超攀更是以13.666分列第56位。(在团体决赛时的得分为15.133分)没有人能进入到决赛。而在2015年世锦赛上,邓书弟是以第二名的资格进入了决赛,最后获得了第四名。再看看团体赛成绩,资格赛是名列第七名,而决赛也名列第四名。这样对最后的团体名次是拖了后退的。所以,如何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自由体操水平,特别是提升成套动作的质量、美观、编排和稳定性等诸方面,是刻不容缓的。

  2、鞍马:

  A)维特洛克再创历史: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斯密思在鞍马决赛中获得了一枚银牌,就创造了英国体操史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历史。维特洛克在里约奥运会自由体操项目获得了一枚金牌,为英国在奥运体操史上金牌零的历史突破!如今,他又在鞍马项目上获得了另一块金牌,再创英国奥运体操史新的历史篇章。加上斯密思的一块银牌,这是自1992年“独联体”两名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获得金银牌的24年之后,只有英国有两名运动员在同一个项目上获得了金银牌。实际上,他们在2015年世锦赛上,就获得了冠亚军。就已经预示着在里约奥运会上,他们可能会再创历史。

鞍马

表11

  B)难度和质量:

  “布西纳里”的G组难度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运动员已经能掌握这个鞍马项目上最高的难度动作了。在里约奥运会上,仅决赛运动员已经有5人6次较好地完成了这个G组动作了。比2015年增加了一个。在E组数量上,里约奥运会也比2015年多了2个(见表11)。由于获得第八名的维尼亚耶夫的意外失误,再加上包括维尼亚耶夫在内的三名运动员,在完成下法动作时,都因在技术上出现了某些偏差而没有能正确地把一个完整的下法动作呈现给观众和裁判。这样,势必会对整套动作的D分价值的评价和E分的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样的情况,恐怕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可能更有体力方面的因素。从裁判的评判角度来看,随着对体操规则的修改和对体操运动发展前景来分析,势必对运动员的E分要求会采取更严格的要求和掌控。另外,按照体操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来看,如果一个难度动作被更多的运动员掌握的情况下,FIG将很有可能会作出降组的可能。也就是说,作为G组难度的“布西纳里”,将很有可能在下一个奥运周期里会被降组处理。这样对运动员将会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C)中国运动员:

  在资格赛上,我国三名运动员:林超攀、尤浩和邓书弟,分别列第11、14和15位,均无缘决赛。在2013——2016奥运期间的四年里的四次世界大赛中,仅在2013年的世锦赛上张宏涛获得了第四名。其他三次比赛不仅与奖牌无缘,就是连连决赛资格都没有。但是,一年来,队伍狠抓了弱项——鞍马项目的成套动作的质量。虽然,在个人方面还缺乏能进入到决赛的实力。但是,从鞍马项目的小团体的实力是有所提升的。从2015年世锦赛资格赛第六名和团体决赛的第七名,上升到里约奥运会的资格赛第三名和决赛的第三名,就能看出,提高是明显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D分价值太低,最高也就是尤浩的6.4。不仅与英国队无法相比,就是与日本和俄罗斯两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在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夺回团体金牌,就必须要在鞍马项目上利用新规则,化更大的精力来改造和提高!

  3、吊环:

  A)佩尔罗尼亚斯E分最高: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希腊运动员——坦帕科斯为希腊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吊环金牌。在时隔12年之后,佩尔罗尼亚斯又为希腊获得了第二枚奥运会吊环项目的金牌。在2013年——2016年奥运会周期里,佩尔罗尼亚斯以高超的难度、稳定的技术和落地的稳健,先后获得了欧洲锦标赛、世界大学生和201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特别是在里约奥运会上,虽然,他在资格赛上仅次于中国的刘洋名列第二名。但是,在决赛中的一套动作的表现,堪称是完美无缺。他获得的9.200的E分,也是这个奥运会周期中的世界大赛中,最高的E分。获得金牌名至实归。虽然,他的D分在决赛八名运动员中,不是最高的。但是,9.200的E分,是让其他运动员望尘莫及的。

  B)D分提高:

  在决赛的六个项目中,参加决赛的八名运动员的D分中,吊环项目的D分之差是最小的。这表明参加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在难度上的价值是相差不多的。最高的是中国运动员尤浩的7.0分。平均难度价值要比2015年世锦赛有所提高。(见表12)这主要是F组的数量要比2015年增加了5个。另外,下法的难度动作,从千篇一律的“后直360度旋”的D组动作,也变化为有四名运动员完成了难度更高的“后团702度旋”(E组)和“后直720度旋”(F组)动作。使得吊环项目的下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D分提高的同时,在吊环项目上的E分似乎提升不大。关键是在与下法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方面有关。具统计,在八名运动员中,只有获得冠军的佩尔罗尼亚斯和第五名的拉迪维洛夫两名运动员是站稳的,其他六名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稳,从而影响了E分!可以讲,在实力相差甚微的吊环项目上,下法动作落地的稳定性如何,是最终决定名次的排列和奖牌的归属。

吊环

 表12

  C)中国运动员:

  拥有双保险的中国队的刘洋和尤浩,在2015年世锦赛上卫冕失败,获得第二和第三名之后,认真总结了经验。特别是在下法的稳定性方面,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提高也不少。在里约奥运会上,他们以资格赛第一和第三的身份,双双进入了决赛。这也是中国队最有把握、志在必得的一枚金牌。自信满满的他们,决心要在吊环项目上不仅要展示中国运动员的技艺,更要显示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和魅力所在。无论是刘洋那“教科书般”的用力静止动作,还是尤浩的D分的超高难度,在资格赛上,都纷纷得到了好评。但是,在决赛中,他俩却又在关键的下法动作上重蹈覆辙,没有站稳,向后和向侧各自动了一大步。最终不仅金牌没有到手,甚至还与奖牌无缘。这是2013——2016奥运期间的四次大赛中,吊环项目成绩最差一次。(2014年世锦赛,刘洋第四名)再细看决赛的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总是觉得我们两位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动作中好像还缺点啥?我发觉包括金牌获得者佩尔罗尼亚斯在内的几位欧美运动员,在完成静止用力动作时,他们的手腕一反其他运动员那样的深握动作,而是,手掌是完全的摊开,好像是在告诉裁判员,我没有犯“过深握环”的错误啊!虽然,这样的表现是不存在加分的因素。但是,他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了他完成力量静止动作时的轻松自如的心态和惊人力量的表情。反观中国两名运动员,虽然,在用力静止动作中,没有出现“过深握环”的错误动作。但是,同样的动作,不同的姿态和表现,是会给裁判的印象是各异的。其次,在摆动动作中,刘洋和尤浩,也都出现了只有裁判和内行才能看得出的微小瑕疵。这对他们的E分,也是有着影响的。

  4、跳马:

  A)李四光再创朝鲜历史:

  在1992年奥运会上,朝鲜运动员裴吉洙在鞍马项目上为朝鲜获得了第一枚奥运会体操金牌。在时隔24年以后,李四光在跳马项目上又为朝鲜获得了奥运会上男子体操第二枚金牌。曾连续获得2014年和2015年两届世锦赛冠军的李四光,在2012年奥运会和2013年世锦赛双料冠军、同样拥有世界上两个6.4的难度动作——梁鹤善(韩国)因伤不能参加比赛的情况下,李四光的对手似乎好像只有他本人了。经过这个奥运周期的磨练,李四光在跳马项目上的技术越来越娴熟、比赛经验越来越丰富。无论是在资格赛上的表现,还是在决赛中的完美呈现,他获得了这枚金牌,是让人心服口服、情理之中的。俄罗斯的阿布梁齐在这次里约的出色演绎,一扫他在前几届世界大赛决赛中一塌糊涂的表现。获得一枚银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日本名将白井健三,虽然,他的第一跳动作是最新的难度动作D分到了6.4(后手翻后直转体1260度)。而且,两个动作的E分也分别达到了9.433和9.466,是决赛中最高的E分。但是,由于第二跳的动作的难度分只有5.6分,最终只能以0.067的微弱之差,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这也为他在自由体操项目上丢掉了一枚理应属于自己的一枚金牌,挽回了一点脸面。罗马尼亚老将——德拉古勒斯库,最终没有能实现他想为罗马尼亚获得一枚奖牌的良好愿望。其实,并不是他完成的不好,实在是因为他的二个动作的难度分要低于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这位不服输的老将,表示还要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力争在自由体操和跳马两个强项上,获得一枚奖牌!

  B)难度提高 质量上升:

  里约奥运会跳马项目的技术水平和难度价值,较之以前有了不少提高。首先在资格赛上,共有17名运动员跳了两个难度动作(准备参加决赛的)。其中在前十一名运动员中,只有两人各一次的难度动作为5.6分,其他20个动作均在6.0分和6.0分以上。在决赛的八名运动员中的16个动作中,也只有二个动作是5.6分,其他14个动作均在6.0分和6.0分以上——1人1次7.0分;3人4次6.4分;2人2次6.2分;5人7次6.0分。(见表13)均比2015年世锦赛有所提高。而且,在里约奥运会上,日本的白井健三(日本)和拉迪维洛夫(乌克兰),创造了两个难新动作,并被FIG承认和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见附件)。在决赛中16个动作完成中,除了拉迪维洛夫在完成世界上最高难度动作——前空翻三周半(7.0分)时,臀部坐地的大错外,其他15个动作的E分均在9分以上,甚至没有一次是有出界的扣分,也就是讲没有出现大错以上的问题。这在近年世界大赛上是没有的。当今,在跳马项目上,虽然,难度动作的分值越来越高,但是,完成动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这就表明,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也在日益改变和提高。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跳马项目上能完成更高难度的运动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动作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C)中国运动员:

  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内到至今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8年时间的跨度里的世界大赛上,在跳马项目里竟然没有一位中国运动员能进入决赛的名单中去。找其原因,本人认为:其一、首先这是中国队的战略问题。因为,在这二个奥运周期里,中国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力争团体、吊环和双杠的金牌和全能的奖牌。所以,其主要精力和时间均用在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上了。至于跳马项目要想去冲金或进入决赛圈,因跳马项目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参加决赛的运动员必须要跳两不同类型的难度动作。这样,要想争取进入跳马项目决赛的运动员就要在跳马项目上,化两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俗话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与其在跳马项目上化这么大的力气和时间,还不如在团体、全能和一些争金点项目多下点功夫,精雕细刻。所以,这样的策略也是中国队在战略上的一个高明之处。其次,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跳马项目上的人才发现和培养、训练方法和科学研讨等多方面,的确与世界先进水平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如何能迎头赶上,在确保重点项目的同时,又能在跳马项目上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上,多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中国队在近十多年的世界大赛上(指有团体赛的世界大赛)没有参加跳马项目决赛的尴尬历史就会终结了!期盼这天早日到来!

跳马

 表13

  5、双杠:

  A)维尼亚耶夫——梦想成真:

  曾分别获得2014年世锦赛和2015年世锦赛冠亚军的维尼亚耶夫,无疑是里约奥运会双杠项目夺金的最大热门人选。在全能决赛中他以微弱之差惜败内村航平之后,双杠项目的这块金牌,他更是要志在必得的。巧的是,在近五届奥运会的双杠决赛中,中国和乌克兰两国,曾轮流“坐庄第一把手”!乌克兰在1996年和2004年二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而中国队也不甘落后,先后在2000、2008和2012三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在资格赛以16.166高分暂列第一位的维尼亚耶夫,在决赛中再次显示了世界冠军的本色。高质量、高标准和高姿态地完成了D分为7.1分的成套动作。以高出第二名0.141分,毫无争议地获得了他运动员生涯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表14)

  B)编排新颖 下法加难:

  获得里约奥运会双杠项目金牌和银牌得主,也曾是2014年南宁世锦赛上双杠项目的金牌和银牌获得者。巧的是,在里约获得第四名的邓书弟,也是2014年世锦赛的第四名。正是“无巧不成书”。难道这是巧合吗?维尼亚耶夫和莱瓦在2014年世锦赛的成套动作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的成套动作,几乎是如出一辙,没有啥变化。他两成套动作的共同特点是:都没有“支撑或挂臂或大回环类型的后空翻成挂臂类型”的动作。绝大多数是“后上倒立”、“大回环”等摆动型类型动作。成套动作上下翻腾、或高或低、姿势优美、动作到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确实让人在一新耳目之感时,欣赏到了真正的体操之美。他两所展示出来的体操运动的风格和优美,给在当今难度盛行、美感下降的世界体坛,似乎吹来了一缕令人振奋的春风。让体操之精华和魅力——美观,又重新回到了赛场,还原了体操运动的真谛!虽然,他们在资格赛和决赛上的D分,均不是最高的,仅列第三和第四位。但是,他们所获得的E分,却是最高的。最终获得冠亚军,是当之无愧的!

  在参加决赛的八名运动员中,F组和E组的难度数量,都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2个。这其中,在下法动作中,以前一统天下的“后屈二周”(D组)动作,已经逐渐被“前空翻二周”动作所取代。在2014年和2015年世锦赛上,就分别有四名运动员做了“前团二周”(E组)和“前团二周转体180度”(F组)动作。而在今年里约奥运会的决赛中,有五名运动员完成了“前团二周180度”(F组)和一名运动员完成“前团二周”(E组)的难度动作,仅仅只有两名运动员完成了“后屈二周”动作。这样“后屈二周”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被彻底改变,一去不复返了。

  C)中国运动员:

  双杠项目一直是中国队在历届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一个项目。是排在前苏联和日本队(共四枚)之后,获得奥运会金牌数最多的第三个国家(共三枚)。特别是对中国队能多次获得世锦赛和奥运会团体冠军,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就以这届里约奥运会来讲,无论是资格赛还是团体决赛中,双杠项目的小团体总分,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占据首位。更为叫好的是,在资格赛上我国三名运动员竟然获得了三、五和第六名的名次。这是中国队在以往的任何一届世界大赛上,前所未有的如此好的成绩和名次。在团体决赛中,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又分别获得了:15.8、15.9和16.166的高分。这样的成绩,即使在单项在决赛中,也能分列前三名。这是让我们惊讶不已和啧啧称赞的成绩!所以,我们都期待着进入决赛的两名运动员,能延续团体决赛中展示出来的高超技术水平和精神面貌,力争能为中国队获得一枚理应得到的金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决赛中,邓书弟和尤浩两位小将,没有能把最好的技术水准呈现给裁判和观众。过大的压力,使他们技术走样、动作不准。特别是在关键的落地动作时,丢掉了关键分。尤浩更是出现了始料不及、匪夷所思的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严重失误。他自己简直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发生如此天大的错误,以至久久没有站起来,伤心至极。他们之所以在中国队最拿手而最有希望得到奖牌的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其原因:首先,运动员太紧张、压力大。尤浩在赛后也不得不承认,在决赛前的那个晚上,由于紧张几乎没有睡着觉。因为,中国男子队,甚至中国体操队是否能获得一枚金牌,全指望在双杠项目上了。也就是最后的宝全压在尤浩肩上。虽然,他是一位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赛场的经验也是丰富的一名运动员。但是,奥运会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并且赛场的形势又是如此的对中国队不利。心理发生了变化,导致上场紧张,技术走形,动作失败,这是必然的结果。其次,就是邓书弟和尤浩二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十个难度动作,有四个是最容易被裁判扣分的“支撑或挂臂或大回环类型的后空翻成挂臂类型”的动作。他们是决赛运动员中完成此类动作最多的运动员。虽然,这样类型动作的难度大,价值高。但是,也存在着被裁判最容易扣分的环节。更何况,这两名运动员在完成此类型动作的质量是远不如也有类似这样动作的日本等国的优秀运动员。本人曾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也谈及这方面的问题。并在全国比赛中与国家队教练商讨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存在。是要想方设法去改进成套动作的编排和设计。但是,几年过去了,依然如旧,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希望中国队能通过里约奥运会比赛,要认清当前世界体操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以“黄河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兰”的决心和气概,扬长避短、吃透规则、用好规则,从而使得我国的优秀的传统强项——双杠项目能继续保持长盛不衰!

  双杠

 表14

  6、单杠:

  A)汉布钦——宝刀未老:

  今年29岁的汉布钦,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奥运会(2008、2012和2016)。当年的“小眯”,如今,已经成为一名获得过多次欧锦赛、世锦赛冠军和奥运会奖牌的世界名将了。在他身上就唯独缺一枚奥运会金牌。他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获得单杠项目的金牌。原本他是一名优秀的全能运动员,因为受伤只能放弃全能训练,主攻单杠。在资格赛上,他也就参加了三个项目比赛。其中,单杠的得分为15.533(D 7.3 E8.233),暂列首位。因2015年世锦赛单杠冠军——内村航平和中国名将张成龙在资格赛上的失误,无缘决赛。这样,他在决赛中就少了两名与他竞争的对手,获胜的概率又增加了不少。在决赛中,与他争夺金牌最强的两名对手——2012伦敦奥运会冠军、在资格赛排名第三、号称“飞人”的佐德兰德出现了掉杠的重大失误以及美国队的莱瓦也在成套动作中发生了一点问题。最终,汉布钦以15.766分,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运动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见表15)。说来也是巧合:他共参加了三届奥运会,一届比一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获得铜牌、2012年获得银牌、2016年获得金牌。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B)中国队:

  在2013年——2016年奥运周期中的四次世界大赛中,仅有林超攀和张成龙在2013年和2014年两届世锦赛上,进入了决赛并分别获得了第八名和第七名,均与奖牌无缘。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三名运动员在资格赛上的排名分别是:14(林超攀)、32(邓书弟)、尤浩(41)。在单杠项目的小团体得分在资格赛和团体决赛中分别排列第九名和第三名。从中,也不难可以看出,我国在单杠项目上,无论个人技术还是团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继续存在着一定差距的。虽然,在过往的几年里,我国曾经在单杠项目上也创造过辉煌,名噪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的修改和名将的退役等原因。我国在单杠项目上,好像在原地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老路上来了。其根本原因是,既有指导的策略有偏差,也有训练方法上的问题。有媒体评论:看欧美运动员的做单杠是赏心悦目、看中国运动员做单杠是提心吊胆。他们是在“玩”,我们是在“练”。所以,无论是动作的难度和质量,还是动作的韵律、节奏和幅度,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单杠项目的训练上,既要坚持中国队的优良传统和技术风格,又要去突破旧的训练模式和框框,结合即将到来的新规则,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运动员训练的新路子。再创中国队在单杠项目的新辉煌!

单杠

 表15

  四、希望:

  里约奥运会早已曲终人散。作为曾经为中国竞技体育和体操事业作出世人共知的光辉成就的中国体操队,相信已经逐渐从里约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们光有信心和决心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如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在观看了中国体操队在里约奥运会的表现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队至所以未能获得一枚金牌,其根本原因是,中国队没有能紧跟世界体操发展潮流,及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而日本人在这方面迈出的步子显然要更大。日本人已经对自己的训练方式进行了改变,既保留了东方人的严峻风格,同时又向西方学习了很多。他们现在更加和谐、更加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训练了。”他又语重心长地希望:“日本队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而中国队同样需要这样去做。如果,不作出改变,那么运动员还只是像机器人那样。他们的动作也许会做的很标准,但是,表现力总会是有些欠缺。”有外国媒体报道:在里约赛场上,欧美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是在“秀动作”,而中国运动员是在“做动作”。当今的世界体操潮流,已经转向为“力量、难度和艺术三者完美结合时”,想要靠技术难度打天下的效果,也就行不通了。

  俗话说得好: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获得9金1银和4铜、共14枚奖牌,是中国体操最辉煌、最风光的时刻。那么在里约奥运会上的2块铜牌的获得,是中国体操经历的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刻。由衷希望和坚信,里约的打击决不会把中国体操人击倒,甚至打垮!而能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最宝贵的财富,并能成为激励他们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动力。在新的奥运周期到来之际,望能及时了解新规则、学习新规则、掌握新规则和运用新规则。重振河山待后生,风物长宜放眼量。雄关漫道真如铁,东京奥运再辉煌!

  附件:

  在里约奥运会上,FIG男女技术委员会确认了四个难新动作——2个男子动作和2个女子动作。并以他(她)们的名字命名。所有这四个动作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成功地展示过,并将会刊登在男子和女子的比赛评分规则中去。下面是男子二个动作:

  跳马

  一、动作名称:直体尤尔琴科1260度:

  难度价值:6.4

  授予运动员名字命名:白井健三

  双杠

  二、动作名称:从一杠外正立腾身回环反转体270度成双杠倒立。

  难度价值:E组

  授予运动员名字命名:内古伊(德国)

  在男子比赛中,另外还有2个难新动作。因为,在比赛中没有能够成功完成,所以,FIG就没有确认它们,也就没有命名。如果,在今后的比赛中,他们作为创始者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两个动作的话,他们以然会作为创造者而被命名的。这两个动作是:

  跳马

  一、动作名称:团身前空翻三周半

  难度价值:7.0分

  创造者:拉迪维洛夫(乌克兰)

  单杠

  一、动作名称:后直二周转体720度抓杠

  难度价值:H组

  创造者:布莱茨奈德(德国)

  2016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