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固然能表现某种“从容”,但面对与时俱进的时代,一味不变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墨守成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吸引他们的往往是新奇事物,一旦循规蹈矩,未来的发展或许会欠缺创新与活力。
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学校、家长改变“重智轻体”的观念非常必要,孩子积极锻炼也异常重要,与此同时,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同样是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的客观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了各具特点的有益尝试。近日北京育英学校小学部举行的“伙伴携手——校园寻宝乐”秋季运动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秋季运动会不同于常规意义的田径、游泳、球类等竞技比赛,每个“寻宝”小队由6到8个来自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组成,以团队为单位投入比赛,而且打破了年龄、性别界限,所有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是运动会参与者。
形式的改变既是对运动会的全新包装,也是促使学生踊跃参加的动力。孩子们需要按照“寻宝图”指示的线路,在校内设置的20处“宝藏”中,探寻到16个“宝藏”方可完赛。据了解,完成整个“寻宝”过程的最短距离为1500米。当“寻宝”开始的号令发出后,几百名学生相继出发,校园内随处可见一个个团队集体跃动的身影。
揭开“寻宝”的面纱,它其实就是定向越野的“改造版”。尽管定向越野不乏乐趣,但对那些日常缺少锻炼的学生来说,在“越野”概念的笼罩下,产生一些畏难情绪是可以想象的。然而,“寻宝”却从根本上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心理,不仅没有抵触,反而乐此不疲。据粗略估算,“寻宝”下来,每个学生的有氧跑动距离大致在3000米上下,效果远比在运动场上跑相同距离好得多。
事实上,自2012年开始,该校体育学科率先实现体育课程整体规划,已研制出12年一贯制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时开展了中小学成长伙伴课程。在课程育人理念的驱动下,该校运动会设项及形式都发生变化,既有田径、游泳、球类等传统竞赛,也有棋类等脑力角逐,还有融个人能力与团队力量为一体的趣味比赛。
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寓教于乐”的观点至今仍对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当融合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之时,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已悄然展开,北京育英学校的一些做法已初显成效。
“素质教育为教育界所倡导,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摆摆样子。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孩子的一生,必须重视。”这是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的观点,在他的推动下,这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
寓教于乐已被传承上千年,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又为何不能更快乐一些呢?北京育英学校已然开始尝试,走在了改革前沿,那么其他学校呢?(中国体育报 记者 李刚)